随着全球工业4.0的到来,机械设备的智能化已成趋势,为机械制造业的市场发展和产品转型升级创造了条件,为机械制造行业下一轮的飞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;全球商业模式和信息互联的快速发展,使得行业竞争加剧,产品及其服务的个性化、差 异化加剧,使产品定制成为主流。因此,机械设备的智能化、定制化已开始成为行业主流。这也是机械制造业未来高速发展的原动力。虽然机械定制行业前景好,市场大,利润相对也高,但国内不少企业因技术、管理、服务跟不上,还是经常出现有市场接不了单,接了单没钱赚的现象,中国机械制造业的未来,不管是产品还是技术,不管是管理还是服务,必须完成由维修维护到仿造复制、由仿造到制造的蜕变。否则,没有出路!
一、中小机械制造业现状
1、在品牌、市场、产品与技术方面:今天中国机械制造企业还有很多企业停留在设备维修、仿造或复制的阶段,产品及其技术的独立研发和创新能力弱,没有核心竞争力。因此,品牌知明度低,产品附加值低,企业靠数量和低价位生存,在中高端市场没有话语权。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尤其突出。
2、在经营管理方面
从以前的小作坊到今天的大作坊,管理模式粗放,做事凭经验,管人凭感觉。技术靠仿和不惜成本的重复试,依赖于个人的经验,甚至被个人经验绑架,只要这个人闹情绪或不干了,技术就变成了无从下手,质量管理靠事后补救,靠不惜代价的调试和售后维修与补件,缺乏事前科学评审与预防、事中控制与改进。产品设计的不考虑生产加工工艺的可行性和资源能效,工艺设计的不考量企业与外协厂商的硬件承受能力,因此,不管怎么做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。经营靠一抓(抓脑袋)二摸(摸着石头过河、摸着良心说话)三拍(拍脑袋决策、拍胸口了承诺、拍大腿总结)。公司有战略,但欠规划,没有详实可行年度经营计划、季度计划、月度计划和实施方案,所以战略归战略,计划归计划,计划达成率总是不能如意。
3、在效益管理方面
从竞标到报价、签合同、生产、交付、收款、售后服务,习惯于凭感觉、凭经验估计,没科学合理的项目预算机制、预算标准、稽核审计制度和考核机制。因此,往往不是竞标失败就是夺标没利润,竞标失败往往技不如人所致,而夺标没利润则是管理粗放、拍脑袋决策、凭经验做事、凭感觉管人、过程失控、改进不利、缺乏监督和考核所致。明明有利润,但由于管理粗放、无监督、无考核,造成不是设计出来的产品标准成本偏高、就质量成本居高不下,不是管理成本失控、就生产效率低下,不是材料浪费严重就是售后维修成本居高不下,最后,所有的报价利润变成了成本。更有甚者,设备交了,但因验收不通过,导致整体项目年复一年的托,最后,留给公司的只有账和负债。
4、在合同交付和生产效率方面
有订单交付却总是不能按时交付,尽管厂内生产完成了,不是安装少件,就是调试不顺利,或验收通不过。反正不是厂内不顺就是厂外不顺。往往计划500个工时完成的项目都要花700个工时才能完成,这样一来,本来月人均产值要做到8万,但往往只能完5万。大量的人工都花在等材料、返工和反复调试上。
5、在质量管理方面
不是设计图纸变更频繁就是外购物料不符合图质要求,不是制程不合标就是无工艺标准,不是员工不按要求做就是图纸漏洞百出,不是员工技术不达标就设计方案不符合工艺要求。总之,制程合格率,组装一次合率低,调试通过率低。大多项目不是做出来的,而是靠重复试、反复修出来的,这样的设备后续运行焉能稳定?后续维护成本焉有不高之理?设备质量无保障,做百年品牌只能成为臆想!
6、在团队建设方面
企业在团队建设方面,认为只要有技术和经验就是人才(特别是有行业内龙头企业的工程设计和工艺技术方面工作经历的人),不管做营销还是做供应链,不管做生产而做行政,只要董技术就行。因此,造成企业做事的人多,而管事管人的却没有。当然,这种用人模式,在市场暴利时代是没有多大问题的,但面对竞争日益急烈的产品微利、互联网高度发达和向管理要效益的今天,除了靠会做,更重要的是要靠如何去管好,而管的重点在于对人、事、物的统筹、分析与规划、计划、组织、监督与考核。如果人管不好,技术再好,也只能是浪费资源。
二、造成上述管理现状的根源无外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:
1、企业创建人或掌舵人大多基于2种经营企业的思维和理念:
一种认为技术可以取缔一切,因此,只要一关注细节,就会很容易迷失自已,从而忽视了方向和大局,从而错失很多良机。因此,这种状况下,往往是有产品没市场,企业发展缓慢;
另一种则认为市场为王,只要有了订单,什么问题都不是问题。这种思维可以让企业发展很快,甚至疯狂,但是忽视了技术、品质、效益、团队和管理机制建设,其结果是根基不稳,经不起环境变化的折腾,往往只是昙花一现。所以,这种状况下往往是有订单没钱赚。
2、企业忽视了管理标准化、流程化、制度化和数据化建设。
设计图纸取代了生产工艺,技术能力取代了规范化管理与组织统筹,经验取代了创新变革,行业经验取代了技术发展与革新,个人经验和能力取代了团队力量。最后导致企业依赖于个人!
3、企业经营管理粗放,没有清晰明确的科学的战略规划,
经营计划要不凭感觉、要不凭历史经验,往往只有上层大概的计划和目标,却没有操作性强的部门计划、班组计划、岗位计划,尽管有年度计划、季度计划,甚至月度计划,但却没有周密的周、日计划,几乎所有计划都缺乏科学可行的实施方案。加上做计划缺乏科学合理的产能标准、成本标准、质量标准和资源配置标准,制订计划凭感觉丶凭经验。因此,结果是目标归目标,计划归计划,做归做,最后是能做到什么样就什么样,上层领导凭感觉、中层领导凭经验、基层员工凭良心做事。
4、产品设计凭感觉,跟着龙头企业跑,无创意;工艺技术凭经验,以前怎么干,现在和以后就怎么干,无创新。总之,产品不但没有竞争力,而且因为对原创设计的理解的不到位和工艺技术方面的粗放,加上设计和工艺上的脱节,从而造成产品设计图纸和生产工艺资料漏洞百出。产品源头没做好就不可能有好的结果。
5、在人员管理方面,往往只注重在技术和经验上的利用,却忽视了对人的统筹管理能力的培养,因此,造成了做事的人多,做统筹规划和管理的人少。大家只会低头做事却很少抬头看路。所以,企业尽管在技术上呼风唤雨,但在统筹规划和系统管理上却总不如意。
三、解决思路
1、通过战略和企业文化打造重新定位企业经营理念和价值观,从而改变以前那种只重技术轻管理的思想;
2、通过疏理战略和企业顶层设计,使企业管理标准化、数据化、流程化、制度化和工作专业化,以及员工评估价值化、收益市场化,让经验可以传承,彻底解决对个人经验和能力的依赖,使那些有上进心、肯学习员工有一个良好发展平台,从而回报企业;
3、建立以市场价值为导向的员工工作评价机制和收益分配模式,打破那种凭关系、工龄分享利益习惯,让能者多劳、多劳者多得、能者上庸者下,转变员工的打工心态,从而成为企业经营效益的创造者;
4、通过建立和优化订单统筹管理系、计划管理系和供应链管理系统,建立项目管理系统,从而确保订单准时交付;
5、通过建立研发设计、生产工艺、工程技术、售后服务和质量管理的联动机制,为项目质 量提供保障,从而确保项目产品质量的时效性和稳定性!
6、通过建立单元成本和效率的独立核算机制,为企业经营效益的可持续性奠定基础
总之,没有不好的市场、只有不好的产品,没有不好的产品,只有管理不好的企业。个性化的产品就必须有个性化的管理,个性化的企业就必须有个性化的经营理念、经营战略与顶层设计,只有这样企业才能走得动、走得好、走得远、走得久!
公司地址:广州市天河区大观中路95号科汇园E座203 电话:13922721311,13825198660 传真:020-82325407
备案号:粤ICP备18024159号 技术支持:网亭科技 版权所有& 2018 广州华咨中小企业管理研究所